TT快3

您当前所在位置:TT快3 > 区县水事
高邮:高邮5处水利遗产入选江苏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录
发布日期:  2021-12-17  访问量:     

1215日,江苏率先公布首批省级水利遗产名录,共计117处,包括闸站工程、河道堤防、水文观测、灌溉工程、水库大坝等类型高邮5处入选。首批水利遗产形成时间从春秋战国时期跨越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空间分布辐射全省,无锡、扬州等地实现县区层面全覆盖,在江苏水利发展史上都具有标志性意义。

高邮灌区:江苏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高邮灌区地处江苏省中地区,位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源头段,灌区建于1958年,引用京杭大运河自流灌溉,总面积649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3.2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8.89万亩。

高邮灌区自2000年起连续实施了9期节水改造工程,完成干支渠衬砌89.5千米,改造干支渠控制建筑物325座,建设一批水土保持与管理设施,完善了信息化管理系统。2021年高邮灌区入选江苏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江苏水利靓丽名片之一。

大运河明清故道(高邮段)


大运河明清故道(高邮段)位于扬州市高邮市,运河西堤高邮老船闸至界首四里铺之间,全长26.5公里历史上的古邗沟高邮段即高邮明清运河故道的前身,属于河道堤防,世界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56年大运河拓宽时,在里运河东堤外另开新河,形成“二河三堤”,上世纪80年代为保运堤的安全基本填平了里运河故道,但河道的形状仍清晰可见。故道沿线文化遗产众多,平津堰、耿庙石柱、御码头、万家塘等遗迹都在其中。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点-平津堰


平津堰位于高邮城西大运河西侧古运河故道边,始建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11年)。堰原南起江都邵伯,北至宝应县,在高邮城区运河西堤镇国寺塔段仍尚存明代条石砌成的一段近百米的古石堰

高邮地区利用运河水源进行灌溉至少可追溯到唐宪宗时期,距今约1200余年。“旱则蓄水以溉田,涝则受西山暴流以杀其势”“溉田数千顷,邮民便之”等记载充分证明了古代的运河建设者通过筑堰挡水来调节运河水位,在保证运河漕运的同时,兼顾了漕运和灌溉的功能平衡。

车逻坝旧址


车逻坝旧址位于高邮市车逻镇闸河村南运河东堤,为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时由平江伯陈瑄所建。原车逻坝南北长208米,坝底高出御码头志桩5.27实放流量963立方米/秒,水下菱丝沟、运盐河入兴化南官河,由车路河归海。

车逻坝作为归海五坝之一,它的设置虽然解决了运堤的安全,漕运的通畅,但由于坝下没有河道与之相通,每逢开坝,里下河地区一片汪洋,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车逻坝的存在见证了黄河夺淮的地理变迁对大运河的影响。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点-南关坝旧址


南关坝位于高邮城南,里运河与盐河交叉口东北侧(今运东船闸),是运河东堤归海五坝之一,始建于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

历史上高邮湖水患频发,建坝是为在保证漕运通畅情况下,让多余的水尽早排出,以减轻运河东堤的压力。现存石质坝体的滚水坝实现了既能不毁堤而泄洪,又能节制水面而济运,是见证黄河夺淮水患治理的历史痕迹,也是大运河上重要的水工遗产。

我市水网密布、河湖众多,治水历史悠久、治水名人辈出,长期的治水实践留下大量弥足珍贵的水利遗产。水利部门将以此次名录公布为契机,着力开展水利遗产修复和展示,深入研究遗产文化内涵,统筹协调好水利遗产保护和水利工程功能发挥的关系,让省级水利遗产在水文化推进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